一、指導思想
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,博大精深,它是古老文化的精華,是中國文化和中華民族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,也是我們應該生生不息傳播的瑰寶。經典誦讀,抓住孩子13 歲之前的黃金般記憶年段,寓教于樂,每天只需5至10分鐘,幫助孩子用最輕松、最快捷的方式背熟《三字經》、《論語》、《孟子》等大量中華優秀的經典名篇,使孩子在最佳的年齡段能接受祖國源頭文化的熏陶,通過開展中華古詩文經典誦讀活動,弘揚祖國優秀的傳統文化,潛移默化地形成優良的道德思想,并逐漸完善自己的人格。
二、實施目標:
1、通過經典誦讀工作的實施,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祖國優秀文化的興趣,促使學生從小熱愛祖國傳統文化,多讀多背以加強語感,積累語言,陶冶情操,豐富想象。
2、建立經典誦讀、古詩詞吟誦教學模式,尋找更適合學生學習經典作品、古詩詞的途徑,并帶動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和自學能力的培養。
3、通過對大量經典作品、古詩詞的吟誦和記憶,鍛煉并提高學生的記憶力,激活并發展學生的思維力。
三、誦讀內容
一年級《三字經》《日有所誦》《古詩70首》
二年級《三字經》《日有所誦》《古詩70首》
三年級《論語》《日有所誦》《古詩70首》
四年級《論語》《日有所誦》《古詩70首》
五年級《論語》《日有所誦》《古詩70首》
六年級《論語》《日有所誦》《古詩70首》
四、具體實施
(一)誦讀時間
1、每天早上利用早讀二十分鐘,隨到隨讀。采用教師帶讀、學生齊讀、優生領讀、自由對讀等多種形式,讓學生吟誦。
2、利用每天下午上課之前的十分鐘時間,周二、周四學生臨摹經典詩文,一、三、五自由閱讀喜歡的讀物。(一年級在學期初,可由教師讀給學生聽或聽錄音。)
(二)誦讀要求
1.經典誦讀應遵循以下原則:
模糊性原則:不求甚解,只求熟讀成誦。
差異性原則:整體推進,承認學生個體間記憶思維等的差異性。
自主性原則:允許學生在規定階段完成規定內容外,誦讀更多的經典,給予相應的評價。
鼓勵性原則:評比鼓勵,平時激勵,引導學生熱愛經典為根本。
2.各班誦讀力求做到:學;顒优c班級活動相結合;個人學習與集體輔導相結合;誦讀與展示相結合;評比與激勵相結合;總結與提高相結合。
3.古詩文背誦之“三要”:心要專——專心致志、不可分心;眼要準——仔細看準、全神貫注;口要到——邊看邊讀、通順流暢
(三)誦讀措施
1、創造誦讀的氛圍
通過詩文圖展以及利用宣傳欄、黑板報等形式讓學生隨處可欣賞到古詩文佳作佳句,在有意、無意之中將古詩文記住。學生可以在課前3分鐘,和睡前10分鐘進行朗讀吟誦。班級和學校組織學生根據詩文,進行詩配畫活動,辦手抄報、進行再創造。即按班級、年級、學校逐層舉辦誦詩會活動,全校師生參加。誦讀會分指定內容背誦、接龍賽、搶答、自由發揮表演等多種形式,并有接力賽、抽卡賽等種類。通過舉行這一活動選拔出明星班級和個人。
2、積極開展經典誦讀專題校本教研活動,研究學生的記憶規律,探討經典誦讀教學的方法,配合學校的“書香校園”建設,讓學生先背誦大量的古詩文,實現“量”的積累,充分汲取古詩文的精華,得到古文化的浸潤,厚積而薄發把經典誦讀、古詩吟誦與語文教學結合起來,引導學生學以致用。
3、建議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,建立讀書檔案冊。鼓勵學生多閱讀。本文來自冀教網
4、學生每讀完一本書向班主任回報,班主任檢查學生讀的質量,合格后發給一張班級讀書之星讀書卡,集齊五張后由年級主任檢查換發年級之星讀書卡,集齊三張年級之星讀書卡由教導處檢查,合格后頒發校級讀書之星證書。
(四)、檢查評比措施
1.教導處不定期抽查早讀情況,教師是否盯班、是否讀學校規定內容。
2.教導處于期中、期末兩次對學生誦讀內容進行測驗,經典誦讀測試題與語文測試題同時檢測。
3.國慶節舉行“經典誦讀手抄報”評比。元旦舉辦經典詩文朗誦比賽。